夜间
笔趣阁 > 天下安康 > 第八十七章 巴蜀李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sx110.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渊进入巴蜀之后,并不是如想象的那般,虎入深山,龙归大海。


此时的整个巴蜀,已俱为关陇家族所瓜分。虽然三十余郡望风皆降,但很多郡县,只是名义上的归附,原本的太守、郡尉仍掌握着权利,很多郡县,都是听调不听宣。


对此,李渊也没有办法。


巴蜀名义上投降,看得也不是他的面子。


李渊失了关中,主力部队几乎丧失殆尽。虽然他还是那个大丞相唐王,可他要想坐稳屁股底下的位置,就得获得关陇世家的支持,否则在巴蜀之地,他是寸步难校


为了尽快的最大限度的收拢人心,李渊继续发挥他的封官本事,入蜀之后,便大封群臣。


跟着他逃到巴蜀的旧部要封,这是忠臣;在巴蜀的关陇人士要封,这是根基;巴蜀本地的世家大族要封,这是维持巴蜀内部稳定的最重要一环;巴蜀周边愿意归附的蛮族也要封,这是稳定四境重要的一环。


为此李渊前前后后封了五十多个国公,还有一百余个县公,整个成都朝廷,真正成了国公满地走,县公不如狗。


不过靠着这一手,李渊算是勉强维持住巴蜀的局面,获得了关陇和当地饶支持。


李渊于是开始以蜀郡为核心,收取权利,收拢百姓,收敛财富。


在政治上,李渊宽简刑罚,制定新律,“惟制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其余一并蠲除。在用人上,李渊择贤选士,广招人才。在军事上,加强武备,在巴蜀大力推行府兵制,兵农合一,减少军事开支。在经济上,劝课农桑,蠲减徭赋,提倡节俭,禁行屠酤。在赋役上,初定均田租、庸、调法,推行租庸调制。币制上,废旧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新币。


而李渊本人,也虚心纳谏,以身作则,厉行节俭。


经过多项制度的推行和李渊的苦心经营,一年之内,李唐在巴蜀的经营体系开始顺利构建,赋税、兵丁也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到李渊的手郑


到了年末,李渊手中已经有可用之兵八万,对巴蜀的影响力、控制力也大大增强。


眼看文治起到了作用,李渊便准备对周边露出獠牙,以达到稳定内部,收拢兵权的目的。


李渊最先动手的便是西面的开州蛮。此时开州、通州、夔州、归州尽陷,李唐东面大门尽开,李渊急切地希望关上这扇大门。


对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隋唐时期多以蛮、獠称呼。这些人来援复杂,分布范围广泛,不循王化,降降叛叛,乃是中原王朝治理西南地区的一颗定时炸弹。


开州蛮是賨饶一支。


秦并下,以为黔中郡,薄赋其人,口岁出钱四十,巴人谓赋为賨,遂因名焉。该民族勇猛彪悍,且善歌舞。


賨人在三国时被刘备击败,渐渐没落,但开州蛮自入隋之后,投降大隋,渐渐复兴起来。


下大乱之后,开州蛮首领冉肇则占据盛山县。李渊占领关中之后,为宣抚巴蜀,便封对方为开州刺史。


本来冉肇则也只是占据一地,做他的土皇帝,但奈何下大势变得太快,给了冉肇则机会。


大隋和李唐在关中激战之时,萧铣命令堂弟东平王萧阇提攻打巴蜀。


萧阇提原本是云安县令,在萧铣造反之后,他也在云安扯起了反旗。不过仅凭云安一县并没有太大优势,而且巴蜀家族也没人愿意支持萧氏,所以萧阇提在巴蜀只能算是个打酱油的货色。


关中大战后,李唐的注意力尽在关中,萧阇提便趁机派人劝降了冉肇则,并承诺将整个巴地尽交给开州蛮。


冉肇则早就想复兴巴国,做他的巴王,又见李唐势弱,于是便果断地和萧阇提勾结在一起,起事反唐。


此时负责宣抚山南的陈演寿的注意力在南阳方向;负责宣抚蜀中的李孝恭则兵力不足,而且他的注意力还在汉中方向,谁都没有注意开州。于是冉肇则起事之后,便趁着李唐不备,萧阇提和冉肇则连克通州、夔州、归州,兵锋直指江陵方向。若不是硖州刺史李渊的同学许绍死守夷陵城,又在西陵峡击败了梁将陈普环,整个巴蜀东方怕是要全丢了。


即使如此,李唐东面与萧梁接壤之地,亦只剩下一个夷陵城,早先跟着许绍投降李唐的澧阳、武陵等郡亦皆先后投降了萧铣。


李唐在巴蜀置四十余州,本来失了几州并不是什么要紧事。但关键是,巴蜀之所以易守难攻,就是因为他是一个整体,中间是府之国,外面的群山环绕。今虽只是失了数州,可东面防御却是完全破碎,空门大开。


东面的军队可以逆江之上,从夔州往西,一路无险可依。萧梁依靠强大的水军,可一路杀到成都。


而勉强效忠李唐的巴蜀人士的忠诚,在兵锋面前,一钱不值。


对于李渊来,这种局面是他不能忍受的,他非得夺回夔州,彻底塞住入川之路不可。


于是李渊命令族侄李孝恭从渝州顺江而下击夔州,又命族侄李瑊从阆州东进击通州。两路同时进兵,合击萧阇提和开州蛮。


自关中之战后,李渊更信任家族成员了。旁姓将领,不能获得丝毫兵权。


李渊也是有自己的看法,窦抗是自己的大舅哥,独孤怀恩是自己的表弟,二人都能背叛自己,更何况旁人。


至于李幼良的事就被他忘了。


不过李渊的态度也不能出挑,这个年头,干啥事都是家族齐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李孝基、李叔良等人才会死战。


此时李氏第三代死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李渊和李神通兄弟二人,所以第四代也算是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不过相比较第三代,第四代年轻且没有经验,多是骤等高位之人,很多人并不长于领军。


李瑊、李孝恭兄弟二人两路齐进,先是李孝恭被萧阇提阻于万州,接着李瑊兵败通州城下,损失惨重。


李渊大为惊慌,只得调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前来指挥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