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捡漏 > 0364 院士够不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sx110.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句话就像平静的湖面丢下了一颗炸弹,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


双博士!


双博士呐!


多少人奋斗一辈子都拿不到的双博士呐!


就连黄冠养都没拿到的双博士呐!


刘江伟是本省历史和考古第一大咖大师,全国赫赫有名,名气跟故博、国博的夏玉周、鲍国星完全平起平坐。


但金锋却一来就是双博士起步,这,简直就是从未有过的先例。


刘江伟敢说这句话,就敢保证金锋能拿到这个学位。


考古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尤其是鉴定这一行,基本上都是老师带徒弟。


以刘江伟的身份地位,他要是操作这件事,那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金锋的实力更是有目共睹,博士这个头衔……


确实是实至名归。


这个条件足以让任何人动心,但,不包括金锋。


“我,是自由人,不给人卖命。”


“谢谢刘大师的好意。”


“金锋,记下了。”


“我,金锋不需要,用学位来证明自己。”


说完这话,金锋毫无犹豫拎着打包的佛头转身就走,没有丝毫的留恋。


等到金锋走后,黄冠养跟覃允华赶紧走到刘江伟的身边,轻声询问起来。


刘江伟望着门口发着呆,轻轻长叹一声。


“这个人,不能为国家所用。”


“实在是太可惜了。”


随即冷哼一声,没好气的说道:“双博士都打动不了他……真是……”


“狗坐轿子。”


“不识抬举!”


“气死我也。”


顿了顿,刘江伟摸出电话来,查找联系人,冷冷说道:“我就不信这个邪了。”


“博士不够,那就给他院士好了。”


这话一出来,黄冠养几个人吓得浑身发抖,几欲站立不稳,瘫倒在地。


院士!


院士!!


院士!!!


我的妈哦!


神眼金这小子玩大发了!


院士,那就相当于宗师了!


什么人才叫宗师。


那就是各朝各代各个民窑官窑的真品瓷器上手掌眼寻摸的数量在五十万件以上……


各朝各代各个书法字画名家的亲笔手书和各种碑文拓本上手掌眼十万幅以上,临摹也得要一万次以上。


其他的青铜器、金器、玉器、杂项上手的数量更要达到天文数字的标准……


能熟读熟记熟背史前文明甲骨、青铜金文……


能把每一个朝代每一年发生的哪怕是地方上的一件小事、都能做到张口就来的地步……


除此之外,还得参加过不低于五百次各朝各代各种规格的墓葬的发掘。


这,才敢叫宗师!!!


黄冠养颤声说道:“刘老师,冷静!”


“院士这实在是太过重大,太过重大了!”


刘江伟冷冷说道:“有我跟夏老担保,一个院士,还给不起吗?”


电话接通之后,刘江伟肃声说道:“夏老,我是刘江伟。有个事需要您老首肯。”


“事情是这样的……”


黄冠养跟覃允华几个人听到刘江伟的汇报,早已吓得皮筋松软,筋骨发麻,浑身抖个不停。


没多久,黄冠养、覃允华接到了任务,立即屁颠屁颠的直杀帝都山废品站,中途还把考古所的方劲松也给拉了进来。


三个人开车速度快,到了废品站以后,金锋还没回来,于是三个老搭档就这么的,再次入驻了废品站了。


对,就跟上次一样,三个人又跟神眼金耗上了。


这次的目的就一个,那就是想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要把神眼金给带沟里去。


金锋何等人物,从鉴宝现场一回来,听三只老狐狸这么一说,立马猜到了答案。


这是要给自己戴紧箍咒了。


可惜,夏鼎跟刘江伟找错了人。


他们俩一个不是观音大士,另一个也不是唐僧。


自己,更不是孙猴子。


于是乎,日子奇怪又奇迹的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


这边三个老家伙天天到废品站上班,时不时的,刘江伟这头巨象也过来凑凑热闹。


那边梵青竹的六人小组时刻影形不离的跟着金锋,严密监视。


而金锋也不在乎这些人和事。


每天按部就班的学驾照,收破烂,看书看资料,早睡早起,养身养神,积蓄力量。


刘江伟加入了消耗大军之后,常常在金锋耳边念叨,在射雕国、乌兹国几个古丝绸之路国家的考古和发掘工作和细节,金锋听在耳朵里,也记在了心里。


这些资料和数据都是最详实最前线的一手料,在网上和书上那都是查不到的。


从广义上说,古丝绸之路从上古时期东西方的文明就有过交流,在神州曾经出土过好些个蜻蜓石,那都是从古埃及传过来的。


古丝绸之路连接中亚大食波斯,甚至全球,绵延一千多年不绝,直到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丝绸之路上的那些个国家,绝对是有好东西的。


从汉到明,从丝绸到瓷器,从文化到艺术,神州绝种的东西,那些国家还保留得有。


有一天,四个老货在饭桌上故意聊起元青花重器来,方劲松故意询问金锋,国内要是有地方出元青花重器的话,会是在什么地方?


金锋随口而答,顿时就将四个老货震的不要不要的。


“三个地方。”


“汴梁、龟兹、南海!”


这三个地方说起来容易,找起来可就太难了。


汴梁城位于黄河之下,每一年黄河的淤泥都会增高,遇见黄河决堤,整座城也就淹没在其中。


所以当地有句话叫做。


“汴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


“汴梁城摞城,龙亭宫摞宫,潘杨湖底深藏几座宫。”


一直毁了又建,建了又毁,毁了再建。


汴梁地下三米至十二米深处上下叠压着六座城池——三座国都、两座省城、一座中原重镇。


自下而上分别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时期的东京城,金代的汴京城,明代的开封城,清代的开封城。


由于汴梁城的位置太过特殊,打井三米即出水,也导致了这六座古城无法大规模的发掘和开发。


元青花但凡有重器,必在这下面的汴京城当中。


第二个,就是龟兹古国。


古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一个国家,前期鼎盛,后期毁于天灾和战乱。


那里曾是古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一个重镇,来往的各国商人必然驻扎的地方。


元青花重器在那里也是极有可能找到的。


只是,现在龟兹国的遗址还没有确切的定论。


第三个地方是南海,古沉船。


这个也没得说,关键是找不到。


金锋提出来的这三个地点并不是什么新观点,神州的考古学家早已有人提出来过。


但难点,却是找不到。


但是,这些话从金锋嘴里说出来,那就是惊天动地了。


金锋敢说这些话,那就证明金锋知道龟兹古国的遗址。


这可是太惊人的发现了。


当黄冠养热切急声的询问金锋有关龟兹国的遗址时,金锋却是冷冷回了一句。


不知道!


“呃,小金锋啊,那你说说,国外还有什么地方能找到元青花的?”


金锋扒完最后一口饭,冷冷说道:“伊尔汗国国都遗址。去挖,绝对有。”


这话又把四个老货惊得不要不要的。


伊尔汗国,那可是当初元朝在波斯建立的四大汗国之一,直到忽必烈去世。


当初的元蒙大军所到之处,无坚不摧,最远打到了多瑙河,杀得人头滚滚,尸山血海。


元朝的青花也随着旱路和水路两头并进,传播甚广。


至今元青花重器在国内极为少见,却是在其他国家多不胜数。


在波斯就拥有二十八件,另外一个土国也拥有四十件。


每一件都是精品中的极品。


而我们神州,仅仅只有一百件,而且精品极品少得可怜。


其中最重要的人物重器大罐,国内,一件没有。


身为元青花的制造国,却连一件人物重器大罐都没有,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