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北宋:我成了赵佶 > 第210章 请郎君陪奴家回房,莫要再挑灯夜读了 [恳求订阅,一定不亏.]

第210章 请郎君陪奴家回房,莫要再挑灯夜读了 [恳求订阅,一定不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sx110.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恩师陈广申明了大义之后,


岳飞只好双手伸过头顶,接过了陈广赠给他的沥泉神枪……


陈广搀扶起岳飞,感叹道:“爱徒鹏举取为师枪法所长,弃吾枪法中花哨招式之糟粕,自创之新式枪法,实战杀伤性极强。可否在为师面前,练出全套枪法。”


岳飞遵命后,站起身来,沥泉神枪在手,如虎添翼。


岳飞身形一纵,跃入打谷场中央。


他一抖沥泉神枪,犹如游龙在手,


枪法招式虽然古朴,但却招招制敌,


劲力刚猛、


动作迅捷、


举重若轻,


气吞六合八荒,


皆是一击必杀之技……


岳飞用长枪进攻时,有刺,戳、点、扫、挑;防守时有格,拨、架、挡、摚。


岳飞独创的这套枪法,共三十六式,很好地将防守和进攻融为一体,攻防一次完成;防中带攻,攻中设防,使对手无还击的机会。


以枪法而闻名于大宋朝的武师陈广,看到了爱徒岳飞自创的枪法全貌后,他自愧不如。


岳飞练完长枪后,略喘粗气,提枪抱拳,躬身见礼,道:


“小徒岳飞已练完长枪,还望师父赐教!”


陈广赞叹道:“爱徒鹏举之枪法,霸气天生,精妙至极!


为师已无法指点了!


为师枪法之名,在爱徒鹏举新创枪法面前,已无颜提及。


吾师为爱徒鹏举自创之枪法,取个名字吧!


就要岳家枪!”


岳飞震惊且惭愧道:“小徒不敢以此枪法之名托大!”


陈广正色,道:“爱徒鹏举,莫要推辞!”


“为师给爱徒鹏举留下几句肺腑之言,还望你牢记心间:


望爱徒鹏举,不忘为师嘱托,苦练武艺,用为师传给你的这条沥泉神枪,上阵多多杀敌,为我大宋保境安民,不负你心中壮志!”


“小徒岳飞,谨遵师命。”


陈广长叹一声,感叹道:


“为师已无可教爱徒鹏举之武艺,故此,为师也要离开此地回转家乡。


今日,你我师徒,就此别过了……”


岳飞跪在陈广面前,极尽挽留……


可是,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开的陈广,自然是去意已经决。


师徒分别之际,岳飞赠上自己那条镔铁长枪和身上所有碎银和铜钱给陈广……


围观的数十名老乡们,也万万没有想到,陈广这么快就要离开,一起送陈广出村……


……


岳飞不敢忘记师父嘱托,苦练武艺至天黑,才牵马回到家中那不太大的院落中……


岳飞牵马进院声,引得西厢房中的小娇妻刘氏,推开房门查看。


今年十六岁的刘氏,比岳飞小一岁,她是全乡同龄女孩中长相最漂亮的那位。


一年前,她听媒妁之言,奉父母之命,嫁给了岳飞……


身材窈窕、孪峰傲然、面如桃花的刘氏,轻轻地推开房门,看到整天就知道练武的夫君岳飞,又天黑后才回家,她愠道:


“郎君,又这般迟迟归家?!


咱家云儿,刚刚吃过奶;


才被奴家哄睡了去!


你轻声些,莫要惊醒了云儿!”


岳飞苦笑道:“辛苦娘子了!吾自然会轻声些的。”


岳飞轻手软脚地牵着白龙驹进入马厩,拴好缰绳,并向马槽中添满了上等草料……


刘氏轻声唠叨,道:“唉!郎君,咱家云儿,才一周岁,也太能吃了!


奴家的奶~水,喂不饱云儿了;


奴家只能给云儿填补些稀粥和面糊……


郎君这么晚才归家,应是饿了吧?


饭菜在锅中,尚温。


郎君,速速回房来吃吧?!”


岳飞微笑道:“不急!吾去给父母大人请安后,再在院中教吾弟岳翻练习半个时辰武艺后,吾再回房来吃……”


“嘭”的一声。


娇美的刘氏生气地摔门回屋。


“哇啊哇!哇哇哇……”小岳云惊醒,大哭了起来。


刘氏急忙跑回内屋,抱起比同龄男婴长得大了一头的小岳云。


刘氏解开上衣,抱着小岳云,送到她的胸前,哄道:


“云儿,又饿了吧?!


快吃吧!”


婴儿的天性,有奶便是娘!


刚刚还啼哭的小岳云,心满意足地吮吸了起来……


不过,小岳云才吮吸了三四口,他便吮吸不到乳~汁了,他又气又委屈地再次哇哇哇大哭起来……


“哇啊哇!哇哇哇……”


娇美的刘氏,梨花带雨点,啼哭道:


“呜呜呜……


云儿啊,你爹天天就知道白天练武、夜里读书,也不知道赚些钱回家,给为娘买回点肉食,好让为娘多些奶~水来喂养于你……


呜呜呜……”


“唉!”站在院中的岳飞长叹一声。


他自然是听到西厢房内,自己的小娇妻刘氏那么大声的抱怨和啼哭声,可是,他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么。


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不勤学苦练武艺,不挑灯夜读仙逝恩师周同留给自己的兵书战策,难道要学邻里货郎游季天天进城走街串巷卖货,赚那每日一二十文铜钱回来吗?


那还怎么实现自己从军报国、上阵杀敌、乃至指挥千军万马、名留青史的人生理想呢?!


岳飞无奈地摇摇头,至于家中的农活,只有春种秋收的农忙时,他才下地干活,平日里他属实都是白天练武、夜里读书……


岳飞感觉有些亏欠家中老小,不过,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都兼顾到,不然就顾此失彼了。


在此之前,因大宋朝多年之内都没有开武举了,岳飞原本打算武艺学成后,早则明年、迟则后年便去应募从军……


不过,天大的喜讯来了!


当岳飞得知了当今赵官家,下诏要在明年增开武举恩科时,他看到了自己从军报国、上阵杀敌、乃至指挥千军万马之志可能实现的捷径。


而且,只要能走上这条武举捷径,那可比自己从应募从军以自己这较矮的身高去当下等兵卒的起点,要高得太多了!


明年要增开武举的喜讯,岳飞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娇妻刘氏。


想到这里的岳飞,要将明年增加武举恩科的好消息,告诉自己的父母。


岳飞像平常一样,在家时每天早晚都要叩拜父母。


……


当岳飞的父亲岳和、母亲姚氏,听到儿子岳飞带回来的好消息后,自然十分欣喜。


岳飞的十三岁弟弟岳翻,羡慕地说道:


“等吾长大后,也要从军跟在五哥身边,上阵杀敌……”


岳飞手攥着小岳翻的手,嘱托道:


“明年春,为兄就要参加武举恩科了。


若能中举,吾将会入军中为将校。


若不能中举,吾已下定决心,亦应募从军,以实现报国之志。


总之,明年吾必然要远离家乡数年,家中父母,就全托付给小弟你敬奉了!”


岳翻拍拍胸脯道:“全包在吾身上……”


岳母姚氏望着兄友弟恭的场面,大为动容。她共生有六子一女,可惜在岳飞之前所生的四个儿子都早早地夭折了。


深明大义的岳母,向来是支持天生神力的五子岳飞从小就练武习文的,以备日后从军报国。


在此之前,即便没有赵官家下诏增开武举恩科,岳母姚氏也多次勉励儿子岳飞学成武功后便去从军报国……


五十多岁的岳母姚氏,伸出手抚摸着跪在面前的岳飞后背,问道:


“五郎,可曾忘记为娘曾用锈花针蘸着墨汁,在你背上所刺之字吗?”


岳飞庄重地答道:“孩儿终生也不敢忘却母亲在吾背上,刺下之四字,乃是:


‘尽忠报国’!”


姚氏感叹道:


“吾儿五郞,学文习武多年,值此天子圣恩,增开武举,吾儿五郞争取榜上提名,早日从军报国,


到了那时,


五朗勉事圣天子,


勿以父母为念也!”


忠厚老实的岳父岳和,也说道:


“家中之事,五郎勿要挂念。农活除了有翻儿帮忙,嫁到邻村高家的你阿姊,也时常让女婿前来帮衬咱家。


五郎要听你娘亲的话,勿以父母为念,好生从军报国。”


岳飞叩拜道:“孩儿谨遵父母之命!”


岳飞拜别父母后,像往日一样,领着其弟岳翻出屋,来到院中习练起武艺来……


岳飞本来跟娇妻刘氏说完的教岳翻半个时辰的武艺,结果他却教了一个多时辰。


岳飞见岳翻所学武艺的长进不显着,语重心长地说道:


“吾弟,亦志在从军。从今往后,定要勤学苦练好武艺,不然,等上了战场,刀箭无眼,恐怕就要白白地送了性命!”


岳翻却不以为然地一笑,道:


“小弟我定会像五哥一样练好武艺的。即便是战死沙场,五哥也定会为小弟报仇雪恨的!”


岳飞陷入片刻的深思,然后说道:“你我弟兄,若是从军报国后,便要顾全大局,不能像刘备为关羽报仇,而导致夷陵之败。


故此,吾弟还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从现在开始勤学苦练好武艺,才能从军报国,上阵杀敌而不被敌所杀!”


……


岳飞教完岳翻武艺后,回到自己娇妻刘氏所住的西厢房时,小岳云已被刘氏哄睡着了。


岳飞在厨房吃过晚饭后,却没有入内屋,而是像往常一样,在外屋挑灯夜读起了先逝恩师周同留给他的数十卷兵书战策……


娇美的刘氏披着衣服,走到岳飞的身侧,伸出玉手,拉在岳飞拿着兵书的那只宽厚有力的大手上,低头含羞,道:


“郎君已有三个月,未亲近奴家了!


如今,夜已至亥时末。


云儿,早已熟睡。


请郎君陪奴家回房,


莫要再挑灯夜读了!”


岳飞眉头一皱,抬起一对大小眼,看着身边自己这位身材窈窕、孪峰傲然、面如桃花的小娇妻刘氏,歉意道:


“吾在参加武举之前,必当养精蓄锐,


不能为儿女情长所困。


苦了娘子,


还望娘子见谅!


莫要打扰吾读兵书战策!


娘子,请速速回房,自行去睡吧!”


“哼!”小娇妻刘氏气得娇哼一声,甩手转身,啼哭着跑回房中。


她小声嘟囔着,抱怨道:


“奴家命好苦啊!嫁了个如此薄情郎……”


“呜呜呜……”


岳飞苦笑着摇头,挑挑了油灯的灯芯,使其更亮一些,他便独自在灯下,继续专心致志地读起了兵书战策……


岳飞不好女色,


并非身体不行!


而是,他觉得:


女人,只能影响自己习武出枪的速度和放箭的精准,


也会影响自己熟读兵书战策的有限时间。


更何况,岳飞深知天下习武的英雄豪杰,何其多也。


自己若想在赵官家明年增开的武举恩科中夺魁,又其难也!


岳飞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抓紧时间备考……


……


如今,大宋天下无数豪杰,听闻增开武举诏令,皆欣喜若狂,积极备考……


像岳飞一样,积极备考明年武举恩科的习武之人,实在太多了,诸如:


在河北路相州汤阴县,与岳飞同乡的习武青年王贵;


在蜀阆州阆中县,以骁勇绝伦而着称的习武青年张宪;


都在积极备考明年春新开的武举恩科……


……


天子诏令遍传天下,


明年增开武举恩科。


今年,在武冈军治所的绥宁县,有一位自幼习武,弓法神奇的十六岁少年,名叫杨再兴。


杨再兴,年幼丧父,如今,他随母李氏,居住在外婆家中。


今日,杨再兴听闻了大人们所谈论之事,‘赵官家要在明年增开武举恩科’;


他也跃跃欲试了起来……


天子增开武举圣诏,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此时,远在大宋西北的边境线,泾原路通安寨兵马大营中。


大宋名将泾原路通安寨【兵马监押】曲端,他已经接到了赵官家明年要增开武举恩科的诏令,


要在各路军中从七品以下武将之中,


选拔出武艺出众者参加武举……


曲端连夜在军中找来符合参加武举恩科条件的数十位小校,当众宣读起了圣诏……


在场的小校们,很多人都兴奋地附掌道:


“赵官家圣明……”


“吾皇万岁万万岁……”


“多谢天子开恩,让吾等行武出身之人,除了用斩杀西夏军首级数量而升官外,


另辟出可参加武举恩科之捷径啊!”


泾原路通安寨【兵马监押】名将曲端,负手而立,当众高声道:


“诸位稍安勿躁,按圣诏所言,


尔等需知:


在吾泾原路通安寨中,只能选出两位七品以下武将或是兵卒,去参加明年之武举恩科!”


在场的众位小校,立即感觉到了这么少的名额,这竞争压力也太了!


众位小校情不自禁地望了站在人群之中,那位性格沉毅、崇尚气节、通晓兵法且善于骑射的吴玠。


曲端也用满怀希望的目光,望向了以良家子身份在泾原路入伍从军,跟随自己多年的部下吴阶,感慨道:


“前年,西夏犯边,吴阶英勇抗敌,斩获颇多,因而晋升为进义副尉、权任队将。”


不过,吴阶你现在也只过是从九品吧?!”


吴阶立即抱拳,道:“如曲将军所言,属下如今正是从九品!”


“唉!”曲端叹气道:


“数月前,吾部未能被抽调去平定方腊,诸位皆失去了立战功升迁之良机。


不过,如今,天子圣诏,增开武举恩科,吴阶你可愿参加吾军中之选拔?!”


今年二十七岁的吴阶,受宠若惊,抱拳回答,道:


“多谢曲将军看重!


吾愿意参加选拔!


不仅吾愿参加武举恩科之选拔。


吾亦要举贤而不避亲,


吾弟吴璘字唐卿,去年投奔于吾,在吾军中为兵卒。


论弓马骑射之武艺,吾弟吴璘,不在吾之下!


吾抖胆向曲将军,推荐吾亲弟吴璘,亦可参加泾原路通安寨之军中选拔……”


“好!”曲端爽朗地答应道。


曲端掷地有声地强调道:


“在吾军中,选拔参加武举恩科者,皆是要凭尔等真本事,上擂台比武得胜者才行!”


…………


…………


天子增开武举圣诏,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在汝州鲁山县,本是靠卖柴兼打猎为生的牛皋,今年都三十三岁了。他与老母和妻儿相依为命多年。


牛皋天生力大如牛,挑四五百斤的重担,也能健步如飞。


长年的打柴兼职打猎,练就了牛皋百发百、箭无虚发的精湛射猎技艺……


今日白天,武力高超却大字不识的牛皋,如往常一样,挑着一担柴和数只山味野鸡野兔,到鲁山县城里售卖……


他却被常买他柴和山味猎物的几位熟客们,连拉带拽,怂恿着他报名了明年武举恩科中的只考外场武艺而不考内场兵法策论的那科……


此时,


时值深夜,茅草屋内,床榻之上,


翻~云~覆~雨过后的牛皋,搂着糟糠之妻,言道:


“明年春,赵官家增开武举恩科,俺若能中举,


等俺当上了武将后,俺上阵时必能多多杀敌,


俺要用敌军首级,来换爵位晋升。


到了那时,俺必定让你过上身穿绫罗绸缎、头插金钗、手戴银镯的好日子……”


牛皋之妻,嗔笑,道:


“愿夫君武举高中,赶快去从军为将,上阵多多杀敌吧!


免得夫君恁大般长久蛮力,


都用在了奴家的小身子上,


啊~~~


啊?!


让奴家,


好生受不了啊……”


“哈哈哈!”牛皋爽朗地大笑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