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两百六十八章 党争的味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sx110.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丰八年十一月癸卯(十三)。


汴京城里越来越冷,赵煦也越来越眷恋着温暖的床榻,所以他起来的时间也越来越晚。


不过,无论如何,他都会在辰时以前起床。


今天也是一般,在漏刻的小人,敲响代表辰时的小鼓时,赵煦就已经洗漱完毕了。


“老臣给大家请安!”在冯景去御厨那边准备早膳的时候,石得一来到了赵煦面前。


赵煦挥挥手,左右自然屏退下去,出了帷幕。


石得一则凑到赵煦面前,低声汇报着:“今日早上,通见司将侍御史刘挚的弹章,送入了宫中!”


“弹劾的谁?”赵煦惊讶了一声,便问道。


一般情况下,御史谏官们弹劾大臣的事情,石得一是不会报告的。


毕竟,御史谏官们每天都会弹劾、批驳数十个大臣或者朝政。


赵煦哪来这么多功夫来听乌鸦们叽叽喳喳。


石得一也不会无的放矢,拿那些有的没的来浪费赵煦的时间。


他就是一个筛子。


在赵煦的父皇在位时,就负责着这个事情——将那些小事、琐事筛掉,只将重要的事情上报。


至于会不会因此被石得一垄断了信息?


这个不需要担心,因为还有宰执大臣会报告。


此外,现在赵煦还有着两宫充当着辅助过滤器。


如此一来相当于是三重保证。


除非三方合流,否则,还有什么事情是赵煦不能掌握的?


“是蔡京!”石得一低声说道:“听说是因为一个案子……”


“案子?”赵煦来了兴致了,便问道:“仔细说来听听看!”


什么案子,能让人把状绕过开封府,直接送到御史台,还能让御史台慎重其事的弹劾起开封知府?


这人得有多大的能耐?


这案子又该有多敏感?


同时,赵煦内心的敏感,也被触动。


要知道,现在可是役法在开封府试行的关键时候。


蔡京也正在全力配合!


蔡京这个人,不要看他在现代史书上,被评为大奸臣,祸国殃民的主。


可是,自古大奸必有大能!


不然,他也不可能坐稳位置。


蔡京更是奸臣之中的佼佼者,才干能力手腕,起码可以排进前十的那种!


他是真的能干事的人!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司马光上台后,蔡京见势不妙,果断从新党跳到旧党。


然后他就司马光面前立下了军令状:愿五日之内,于京师之中尽罢役法!


换其他人可能也就是吹牛皮。


但蔡京不同,他真的做到了。


司马光大喜,认为这是个人才,想要启用。


然后……


蔡京就被整个御史台围攻。


苏辙、刘挚、王岩叟、王觌……竞相弹劾。


所有人都在说——这个蔡京大奸大恶,必是奸贼小人!


他五日之内尽罢役法是因为他心向君子吗?


错了!


这个人是故意这么做的。


他故意在短时间内罢免了新法,就是让百姓将怨恨放到朝中的正人君子们,特别是司马公您的身上啊!


于是,蔡京因此被罢知真定。


若仅仅是这样,可能蔡京还不会有太多怨恨。


毕竟,这对蔡京来说,不算贬官。


然而,过了几天,旧党的君子们觉得,真定是边境,而蔡京又有能力。


若是蔡京在真定做出了什么大成绩,立下大功,那还了得?


于是,他们继续围攻。


蔡京被从知真定,贬知成德军!


这就是将蔡京往死里得罪了。


但也是因此,把蔡京洗白白了,所有新党大臣看到这个结果,一致认为——蔡元长确实是在给司马光挖坑,这个年轻人不错。


所以,后来,赵煦一亲政,章惇就推荐了蔡京。


所以也就不要怪后来蔡京执掌大权,对旧党赶尽杀绝,甚至搞出了元祐党人碑这种东西。


但,蔡京当时真的是给司马光挖坑吗?


那就只有蔡京自己才知道了。


他的行为,随便怎么解释都解释的通。


如今,蔡京权知开封府,是韩绛改革、推行新法的重要助手。


正是因为蔡京的全面配合以及全力协作。


役法条例才能在短时间内,就在整个开封府落实。


赵煦可是听石得一等人说过,蔡京亲自骑着马,跑遍了整个开封府辖区。


一个县一个县的去督促、监督役法条例的落实情况。


韩绛、文彦博都上表为他请功。


现在,刘挚这个额头上写着‘旧党极端派’的家伙,却忽然剑指蔡京。


赵煦不得不怀疑,这是刘挚等人的试探,也是他们企图除掉蔡京这个现在韩绛最得力的助手的试探。


石得一看着赵煦的神色,小心翼翼的报告:“是因为一个僧人的案子……”


“僧人?”赵煦眼睛眯起来。


在大宋,最喜欢打官司的人群之一,就有这些大和尚。


在现代遗留的很多宋代司法著作之中,也总能找到大和尚们诉讼的案例。


其中财产纠纷是最多的。


僧告民,僧告僧,僧民互告、僧僧相争,层出不穷。


这些大和尚甚至还敢和官府相争。


官司一直打到大理寺、祠部的也有不少。


这自然是因为,大和尚们有钱而且有文化。


“乃是开封府一个叫惠信的僧人,状告开封府僧录司,收受贿赂,将无度牒之沙弥等,带入福宁殿道场,冒领赏赐……”石得一压低了声音。


赵煦的眼睛渐渐的凶狠起来。


竟有贼子敢做这种事情?


这是欺君!更是轻慢先帝的大罪!


然而,赵煦很快就冷静下来。


因为他知道,大宋这世道,真和尚到底有多少?


大多数有度牒的和尚,又都是些什么货色?!


他们之中,到底有多少人会念经?能念经的和尚里,又有几个是真的研究过佛法的?


总之在大宋,真的和尚不一定有度牒,有度牒的不一定是真和尚。


“继续……”赵煦冷声说着,他大概猜到是个什么结果了?


石得一于是继续说道:“惠信僧先是告到了开封府,开封府判其非法妄讼……杖臀二十……”


“惠信僧不服,于是上诉至祠部,祠部于是与大理寺并行文开封府,要求开封府将相关公文牍移送……”


“开封府不报祠部,反而上书都堂言:有司举劾本府不当公事,当依条贯,上举朝旨上薄,或送有司推堪,今祠部不问本府如何行遣,径送大理寺,非法也,乞根究!”


赵煦听到这里,就微笑起来。


开封府到现在为止,一切所作所为,皆是合法。


人家是按照规矩做事的。


官司就算打到赵煦这里,也是蔡京有理——你祠部有事说事,直接把大理寺拉下水是什么意思?


以后事事都像你们这么干,我开封府以后如何治理?


赵煦敏锐的政治嗅觉,更是在这些事情嗅到了党争的味道。


祠部的反应太不寻常了。


大理寺就更加不正常。


居然没有请旨,就和祠部一起办案了。


他们想做什么?


所以,赵煦微笑着问道:“然后呢?”


石得一答道:“上月丁丑(十六),韩相公以开封府上奏,上禀两宫慈圣,慈圣诏下,令祠部分辨!”


“祠部于是上奏:惠信僧诉僧录司吏员收受沙弥金钱,乃是依条例受理,其后送大理寺。既非举劾开封府公事,而是审查僧录官员,并非如同开封府所言,不需要通过朝旨上薄,也无须有司推堪,因此驳回开封府的行文,请求依旧令祠部并大理寺查劾!”


赵煦听完,鼻子微微吸了吸。


这味太熟了!


他在上上辈子已经闻到过无数次了,就是党争的味道!


于是,赵煦好整以暇的问道:“那么,这个事情又是怎么闹到御史台去的?”


开封府和祠部、大理寺斗法。


彼此为了争权夺利,扩张自己的权柄,这可以理解。


大宋三省各部,哪天没有勾心斗角?


可是御史台掺和进来就不一样了。


更何况,御史台旗帜鲜明的站队,就更不一样。


因为,这个事情已经从开封府,涉及到了都堂的宰相!


韩绛参与其中!


御史台,若是得势,会放过在这个过程中偏帮开封府的韩绛?


想都别想!


乌鸦们素来是只要逮住了宰执,就往死里攻击!


何况如今的御史台里,旧党激进派,一抓一大把。


刘挚刘莘老更是激进派里的激进派。


这个昔日的新党干将,在和王安石彻底决裂后,就已经走上了逢新法必反的道路。


石得一犹豫了一下,然后道:“据说是惠信僧拿出了开封府僧录司胥吏受俅的铁证……”


“此事,恰好被左正言朱光庭所知,朱光庭因语御史,刘挚于是弹劾……”


“探事司逻卒有奏:据云刘挚私下与王岩叟等曰:此事若成,必可退三奸,进三贤……”


啪!


赵煦拍案而起!


石得一立刻跪下来:“大家息怒,大家息怒,且将息龙体……”


“三奸?谁是三奸?”


“三贤?谁又是三贤?”


“国家大臣贤、愚与否,谁来决定?”


“石得一!”


“臣在……”


赵煦喘息着,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


然后他慢慢坐下来,看着石得一,道:“没什么……卿且起来说话!”


正好这个时候冯景带着人,送来了早膳。


赵煦于是开始用膳,不再说话。


等他吃完早膳赵煦才对一直在旁边侍奉的石得一道:“都知且先下去,我好好想想,再传召都知……”


“唯!”


注:蔡京历史上在元丰八年到元祐元年的表现,突出一个左右摇摆,忽新忽旧。


最后旧党一脚将他踹进了新党。


蔡京表示:这可是你们说的!


注2:惠信诉开封府一案,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但主角年纪小,不会知道,而在现代哪怕考古也不会注意到这个案子。


除非是专门研究蔡京的政治生态轨迹的,一般人不会去注意此事。


PS:北宋的和尚们,就不要说什么戒律佛法了,不少人就是披着袈裟的色魔、地主、商贾、骗子。


当然也有真和尚,真高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