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三百章 天人感应和交趾入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sx110.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丰八年十二月已亥(十五)。


以新君即位,改元在即,仿嘉佑、治平故事,推恩宰执。


诏以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康国公韩绛,守司空。


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申国公吕公著,为金紫光禄大夫。


尚书左丞、门下侍郎章惇,尚书右丞张璪、门下侍郎司马光、同知枢密院事安焘等皆自通议大夫为正议大夫。


知枢密院事李清臣,自大中大夫为通议大夫。


故宰相、判泉州事兼福建路观察使、润国公蔡确;故知枢密院事、新判苏州韩缜,并自通议大夫为正议大夫。


这天,赵煦早起后,吃了早膳就在看着两宫送来让他看的永兴军、京兆、河南府的各地走马承受的报告。


“这么多地方,入冬后,就一直没有下雪啊!”赵煦将这些报告看完,感慨起来。


“大家,汴京城自从十二月初和上月末,下了几场小雪外,也一直没有雨雪……”石得一低声说着:“探事司言,汴京城内外,都有些风言风语……”


“有人说这是有奸臣在朝,也有人说,这是因为狱中有冤案!”


赵煦哼了一声,问道:“士大夫们说的吧?!”


石得一低下头去,不敢接话。


赵煦哼哼着,大宋的士大夫们啊!


他们自己早就把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当成了擦破股的纸,却总是想方设法的,要皇帝去相信。


他们也不想一想,真要按照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大宋每年献祭几个宰相给老天爷谢罪,恐怕都不够!


但是,一直不下雪,这事情确实有些棘手!


毕竟,民间的百姓们,会随着大范围的地区都不下雪,会越来越的怀疑,是不是真的朝中有奸臣?狱中有冤案?


赵煦敲了敲书案,就对石得一问道:“通见司那边,可有御史上书言此事?”


石得一答道:“奏知大家,正是有御史言及此事……两宫慈圣才特意命人将各地走马承受奏报取来……”


“所以,太母、母后都担忧了起来?是吗?!”


石得一点点头。


赵煦呵呵的笑了笑,两宫确实是很容易被这样的事情吓到的。


毕竟,她们崇佛,尤其是向太后天天念佛,难免会信这些东西。


“去将御史上书副本取来!”赵煦吩咐道。


很快,一封誊录的副本,被送到了赵煦手上。


赵煦拿着,看了看抬头:“王觌啊!”


“呵呵……”


于是,翻开奏疏,看向文字,和他想象中一样。


拿着董仲舒的理论,在那里吓唬人。


开头就是:臣伏见入冬以来,并无雨雪,亢阳为厉,被灾甚广,髃情嗷嗷云云。


标准的文臣士大夫恐吓皇帝太后的起手——你要信我,不信我就要出问题了!


然后自然就是‘夫人之气,与天地阴阳之气,相为出入,来通往来者也’点名宗旨——现在天人不和啊!


为什么呢?


因为‘今庙堂之上,宰执七人,情志乖睽,谋略不一,无同心同德之节’——大臣立场不同,所以才导致的啊!


那怎么解决呢?


退阿谀、进忠良、通雍蔽、去疑贰!


只要这么做了,那么就一定会‘和气之应,将不旋日而至’!


一篇标准的士大夫文章。


完全政治正确的奏疏。


但……屁用没有!


赵煦对此评价:“还不如当年郑侠呢!”


“郑侠起码还敢说:十日不雨,乞斩臣宣德门外!”


石得一听着,低下头去,不敢接话。


“子不语怪力乱神!”赵煦说道:“这位御史,到底有没有认真读过圣人之言?”


“他的进士是怎么考的?”


话虽如此,赵煦其实明白,这个事情真的得想个办法处理。


不然的话,搞不好现在平稳的朝政,就要平地起波澜了。


比如说,万一韩绛承受不住压力,主动请辞——他已经差不多功成名就,可以完美的带着荣耀退场了。


这可不行!


韩绛起码还得在都堂上待个一年,让元丰、元祐平稳过渡。


所以……


赵煦低声说道:“得想个办法转移朝野视线……”


“最好是交趾人,快点行动起来!”


他在心里面,默默算了算时间,交趾人该动手了啊!


为什么,还没有接到广西经略司的报告?


难不成交趾人学乖了?


不可能!


赵煦想着,那个叫杨景文的交趾副使,再考虑到,交趾人到现在都还没有遣使入京朝贺他这个宗主国的天子登位。


甚至连贺新年正旦的准备动作也没有。


所以……


“让子弹飞一会吧!”


“交趾人应该也就这几天的事情了!”


……


遥远的南方,广南西路,归化州。


已经六十岁的大宋左监门卫大将军、知归化州,侬智会站在了勿阳洞的山岗上。


他的儿子、侄子和女儿,簇拥着他。


他是在两个月前,才刚刚以圣旨回到故地的。


作为侬智高的弟弟,他在大宋这边其实很尴尬,备受歧视。


去年,也就是元丰七年,明明是交趾侵犯大宋之地,他受命镇守的归化州,勿阳、勿恶等洞。


结果,右江的广西经略使熊本,却在派了人呵斥了交趾人,逼迫交趾退兵后,反手将他和他的儿子,押到了邕州,理由是——交趾人深恨他,他继续留在归化州,恐怕会引发交趾人持续入寇,为了两国和平,熊本命他留在邕州,以免引发战争!


然后……


熊本就从桂州派了一个不知所谓的武臣去和交趾人交涉。


那个叫成卓的混蛋,根本没有问过他,更是没有问过归化州、归顺州的百姓到底愿不愿意做交趾人,就空口白牙的将八隘之外,各洞百姓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居住的保乐、练、苗、丁、放、近六县和宿、桑二峒共八处土地割给交趾!


此事,让侬智会吐血,却又无能为力!


幸好,当今天子圣明!


即位之后,就知道他的忠心和对大宋的忠诚!


于是,遣使来邕州,以圣旨准他归乡,依旧知归化州,并将他从右千牛卫将军,擢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命其子侬进安以供备库副使为知勿阳洞事。


同时,圣旨以‘成卓违法割地’将之贬去了南平军,近乎一撸到底。


这让侬智会精神为之一振。


心中也燃起了激情。


因为,他知道,在遥远的汴京城里,有人支持他。


于是,自从回乡以来,就一直整军备战。


各洞子民,也都纷纷听从他的号召,为收复失地,也为了报仇雪恨而积极演武。


“杨寿文,前年已死,他的儿子杨景通与吾等有世仇、血仇!”


“杨景通若知老夫归来,必然来犯!”


“叫各洞都留神提防,一旦有事,立刻上报,老夫将亲自去邕州求援!”


他有天子圣旨亲自调回归化州,命他守备乡土的诏命。


就不信右江的大宋文臣们敢不派援兵!


“诺!”他的子侄、旧部纷纷轰然应诺。


“另外,那个天子发落来的内臣,如今怎么样了?”侬智会问道。


“上禀父帅,儿将他安置在交趾杨氏入寇的必经之地——勾难隘!若交趾入寇,他首当其冲!”


“为防其逃跑儿派了十几个人日夜盯着他!”


“好!”侬智会抚掌。


天子圣旨确实没有说过要怎么处置那个人。


可有天子密探,悄悄的和他传了口谕——此人,要放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侬智会一听,这不就是西汉武帝,将一个不听话的儒生打发去匈奴最有可能入寇的地方的招数吗?


于是,心领神会。


……


张巽紧了紧自己的公服,广南的冬天,并不算太寒冷。


可他依旧无法适应。


“阿父……阿父……”


“快快和太皇太后求情,将我召回汴京吧!”他在心中祈祷着。


这鬼地方,他受够了!


山路崎岖,除了密林就是石头。就连食盐都很紧缺!


他想念汴京,想念皇城。


可是,他的养父却和死了一样,对他写的书信,没有任何回应。


那些他曾经熟悉的大貂铛们,也没有人回过他一个字。


他就像被抛弃在这遥远的广南,这甚至都不算大宋疆土,只是羁縻之地的荒山野岭。


每天看到的、见到的,都是连正韵都不会的土人。


吃的、用的也只是土人的那些东西。


他根本无法适应,每天都只能硬着头皮吃下那些看着就没有食欲的东西。


想着这些,张巽就再次提笔,准备继续给他的养父张茂则还有他认识的那几位大貂铛写信。


手中的笔,刚刚提起来。


门外忽然传来异响张巽听到声音,推开门一看。


就看到了十几个拿着刀牌的男子,正慢慢靠近了他住的官廨。


那些人看到只有张巽一个人走出门,一个个都狞笑起来。


张巽看着他们的装扮,咽了咽口水。


正打算高呼,一支利箭就从远方射中了他喉咙!


他捂住中箭的地方,不敢相信的栽倒下去。


而射箭之人,则从山峦之后,露出身影。


“哼!”


“一个宋狗在这里?”


他走上来,踢了踢在挣扎的张巽,看着他的紫色公服,感觉有些奇怪,于是让人上前,将张巽的衣服拔下来。


于是他们看到了一块精美的玉佩。


玉佩上有着文字。


同时,进屋子去搜的人,也找到了许多书信。


当这些东西,都被送到了,正在率部跨过边境,从八隘进入归化州的交趾驸马、知广源郡杨景通手里。


杨景通看完,吓了一大跳。


“你们杀了一个宋人的入内内侍省都知的养子?”


“宋人入内内侍省都知的养子,怎么会跑到勿阳洞?”


他根本不敢相信!


“会不会是假冒的?”杨景通问道。


他是真的怕了,怕宋人皇帝雷霆大怒,和当年一样兴兵讨伐!


当年的那一战,可是将交趾人打疼了。


富良江以北,全部丧失。


太子洪真、王子昭文全部战死!


宋军的神臂弓射出的箭雨,让人胆寒!


“应该不是!”曾出使宋国,担任副使的杨景文检查了一番那些找到的书信和信物后道:“而且,此人书信提及的人和职务,我在汴京也曾有所耳闻!”


“这可如何是好?”杨景通有些想打退堂鼓了。


“要不,咱们换个时间再来?”


“若是就此退兵,我恐军心动摇!”杨景文鼓励着他的堂兄:“兄长,事已至此,只能一条道走到底了!”


“若是退缩,不仅军心动摇,也无济于事!”


“为今之计,只有将附近的所有知情人,统统斩尽杀绝!”


“如此,若汴京问罪,才有可能混淆视听!”


杨景通想了想,觉得也是。


现在只能是快刀斩乱麻,然后,就说那个人是兵荒马乱失踪了,不知道去哪里了。


注:历史上,因为不下雪,元丰八年十二月一直到正月,闹得沸沸扬扬,鸡飞狗跳。


以至于,根本没有人管交趾杨景通劫掠归化州。、


注2:熊本在广西,做的最错的事情,就是纵容了交趾人的野心,将侬智会父子迁回内地。


当然,熊本也想不到,他让成卓去交涉,成卓居然敢背着他不请旨就和交趾人达成割地协议。


于是,熊本被成卓坑的欲仙欲死,元祐时代,熊本被旧党以割地为罪名,猛烈围攻。


反而是成卓,几乎没有付出什么代价——不过贬官三级而已。


注3:交趾和侬家的最大矛盾,就是侬家切断了交趾和大理国之间的路上通道,让他们买不成马。


注4:侬智会,无论他出发点和想法是怎样?


他在实际上一辈子都在效忠北宋王朝,忠心耿耿的那种!


可惜却客死他乡。


PS,这一章,查了大半天资料,修改了好几次。


越南资料太难搞了,特别是北宋时代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