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长公主病入膏肓后 > 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sx110.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本宫可有恙?”


大晋永淳三年春,长公主府大设华筵。牡丹园中,毗临水榭的五蝠如意戏台子上,正唱着一折极热闹的贺寿戏文。


后宅,昭乐长公主的内殿,针落可闻。


苏梅茜红鲛绡帐遮住人影,仅露出一截纤纤皓腕。


清丽的嗓音连问两声,茜纱橱外的太医脸上一副如临大敌的表情,沉吟不语。


宣明珠蹙眉,一旁的宫装婢女随即挑起帘幔,露出一张昳丽面容。


只见她身着乾红蹙金云锦华服,襟领与袖摆上金丝双绣鹤,随意倚着圈椅软靠,便是通身华贵气度。


杨太医的余光只掠过一眼,连忙低首,惕然不敢开口。


“有何不好说吗?”


宣明珠等了一晌,撂下手里的帕子气笑:“怎的本宫是患上了不治之症,还是这生辰要变忌日了?”


四月初八,佛诞日,也是昭乐长公主二十五岁的生辰。


大晋自先帝朝伊始,崇佛之风渐重,故此日洛阳城百官辍朝休沐,恰逢公主府大排筵宴,诸宾来贺。


宴会中途宣明珠觉得头晕欲呕,担心失礼于人前,这才召进太医诊脉。


“哎哟小殿下、小祖宗,今日可是您大好的日子!”奶姆崔氏听了急忙嗔道。


寿辰节下,说甚生的死的没个忌讳呢。


公主心中压着一股子气,崔嬷嬷知道,是气驸马没为她准备生辰礼,又不愿拉下脸去提醒,正闹着别扭。


被讽刺一通的杨太医眼皮直跳——谁不知昭乐长公主是高祖晋明帝最宠爱的女儿,先帝爷又极为宝贝这个皇妹,其出阁前的张扬恣肆,可闻名洛阳一百零九坊。


嫁人后,贤良淑德了不少,有儿女绕膝,如今又是风华正茂的好年纪。


杨太医心头闪过深深的惋惜,字斟句酌地回道:


“启禀长公主殿下,殿下脉象,与当年柔嘉太皇太后的病症……颇为相似。”


宣明珠骤然抬头,崔嬷嬷失手打碎了手中的冰梅青花盏。


*


“大皇姐怎还没出来,今日繁花着锦的热闹,没了她这位主角可行?”


牡丹园左近戏台的筵席上,说话女子身着一袭水蓝地十样锦妆花裙,乃是晋明帝的六公主宣明雅,封号成玉。


她身旁坐着晋王府的宝筝郡主,年前才及笄,名唤宣佩,以纨扇掩口道:


“方才我瞧着长公主姑姑脸色有些发白,想是饮多了酒,去后头换衣裳了。”


“你也瞧出来了?”


刚熬死第三任驸马,正享受孀居之乐的成玉公主一笑,从身后的柔美少年手里接过一片玉桂糕。


“哪里是醉酒,恐是劳累的吧。谁不知这场生辰宴,名义上是梅驸马为她操办的,实则还不是宣明珠亲力亲为地操劳。啧啧,就是为了要旁人觉着呀,梅驸马心里有她。”


宝筝郡主心知两位姑姑打小就不对付,装作听不出话里的嘲讽,乖巧附和:“这样啊。”


“可不是?”成玉嘴角微翘,边看戏边说道:


“得父皇宠爱又如何呢,还不是绑了个不爱她的男人在身边,貌合神离,还得替他养着两个不是嫡生的儿子,个中滋味,呵呵。”


宣佩但笑不语,听着长辈的阴私事,心情微微愉悦。


她与那位高贵的姑母当然没什么过节,只不过长公主在她人生的前二十年,活得实在太过顺遂。旁人向她仰望久了,难免抱怨脖子酸,连带着心里也酸。


人皆道晋明帝宠爱长公主胜过太子,为长女破例建行宫,赐蟒服,拨禁军,赏私库。


单拎出任何一条,都足以惹人羡慕嫉妒。


——当然,那是嫁人前的宣明珠了。


成玉公主侧目向男席间,瞧见那道孤拔如冷松的身影,遂意一笑。


梅鹤庭,昔年帝师的亲传学生,晋明帝钦点的探花郎,身上那股子清冷禁绝的劲儿,啧,真是勾人。


可惜呀,分明宰辅之才,一朝被长公主在琼林宴上相中,从此断绝了走到仕途最高处的可能。


心高气傲如他,岂会不怨宣明珠?


反正这二位成婚多年,共同出现在人前时,她是没见梅驸马笑过几次。


成玉公主心中得意,遐想着她那个大皇姐背人处的狼狈,随手拈向水晶盘中的荔枝,突然惊呼一声。


一盏新鲜研磨的墨汁从天而降,一星半点没浪费,全泼在了她新裁的什锦裙上。


“呀!”宝筝郡主擦着手背,也跟着遭了池鱼之殃。


那道鸦青色的小身影显然熟知地形,溜得飞快。成玉公主咬牙切齿的当儿,罪魁祸首已连影子也不见了。


四周投来惊诧的视线,成玉的脸色比墨还黑,半晌啐出一声,“没教养的东西!”


*


“……成玉公主胡沁了些言语,许是恰巧被小小姐听了去,气不过,便泼了成玉公主一身墨。”


杨太医前脚刚走,宣明珠掩着长睫不知作何想,即刻有人将前头的风波禀报进来。


公主府邸重地,暗处自是不缺耳目的。


只不过影卫迎宵说着说着,察觉殿内的气氛有些不对。


崔嬷嬷一个劲儿给迎宵姑娘使眼色,泓儿澄儿两人,眼圈发红,好似刚哭过的样子。


这是怎的了?迎宵纳罕。


长公主殿下气量素来豁达,听过的酸话林林总总也有几箩筐,从来一笑置之。成玉的嘴臭也非一日两日,何故今日一反常态?


“别停呐,”宣明珠木然抬起微白的脸,“六丫头的那些话,你一五一十讲来。”


迎宵这才注意到,殿下的眼神也不同往常。


以往遇到再大的宴会、经手再琐碎的府务,只要一提起驸马,殿下的眼神立刻会变得如汪了一池春水般温柔。


此时,那双漂亮的眼里,只有冷寂的霜色。


迎宵低道:“成玉公主说,殿下选了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在身边……”


那些话她难说出口,又不敢隐瞒,有一说一全交代了。


宣明珠尽数听着。


貌似没上心,却不由想起与梅鹤庭成亲这些年的种种。


当年对他一见倾心,向父皇磨破嘴皮子求来这桩婚事,起初她担心这位出身江左清贵世家,比自己还小一岁的梅公子性子傲,不喜尚公主。


所以在婚后,她舍了许多公主的仪制与排场,为他甘居后宅,洗手做羹汤;


她性喜热闹,他却蕴藉好静,怕他嫌自己不学无术,宣明珠从此收起了马鞭酒具,改拗性情,学习书香世家的淑雅得体;


他连笑的时候都少,宣明珠却还安慰自己:本宫的探花郎,自是生性便不爱笑的。


原来在旁人眼里,这些都是她堂堂长公主,上赶子讨好男人的笑柄。


宣明珠垂下纤浓的眼睫,“宝鸦人呢?”


迎宵小心翼翼道:“小小姐的事被驸马知道了,着令大公子捉回小小姐向客人道歉,然后……将小小姐关进祠堂抄书去了。”


又关祠堂抄书?崔嬷嬷皱眉,小小姐才五岁啊。


她心中埋怨驸马太不近人情了些,猛然记起公主如今急不得也气不得,鼻腔骤然酸涩,忙劝慰道:


“殿下莫急,想是驸马一时气狠了,小小姐那边总归有大公子照顾着。”


没等说完,老妇人自己先忍不住哽咽起来。


犹记十几年前,柔嘉太皇太后突患疑症,太医号脉后说,是世上罕有的疑难之病,叫做“血枯症”。


当时在宫里宫外征集了无数方子试验,都药石罔效,结果只熬了半年时间不到,太皇太后便薨了。


柔嘉太皇太后,是长公主的生母。


那一年殿下才十一岁,眼睁睁看着她的母后油尽灯枯。


现如今太医又说,长公主的脉象与昔年太皇太后如出一辙。


崔氏痛惜地望向自己一手奶大的殿下,心口如同扎进了一根冰棱——老天爷这是要摘去她的心肝吗!


为何偏偏是这个病,这是不治之症啊!


宣明珠那双凝睇含情的飞凤眸,此时沉寂得无一丝波澜。


她推开卍字不到头的云纹窗,瞧着圃园中几棵鲜活盛放的晚春桃,声音有些虚渺:


“嬷嬷你看,我说得准不准?如若这还不是金口玉言,便当我白做了这天潢贵胄。”


崔嬷嬷红了眼,正在这时,门口的珠帘被挑起,一道清谡的身影迈步进来。


崔嬷嬷的劝解便没能出口。


男人的身量高挑匀停,此日又穿一件玄青地滚竹纹缂丝襕袍,腰封一丝不苛的束勒出蜂腰窄背,长身立在那里,越发显出一种清隽嶙峋的威仪来。


迎宵等回神见礼,梅鹤庭轻轻点头,谨守礼节止步于纱帐外。


他低头瞧了瞧宣明珠的脸色,“外头的客还等着,殿下何处不适?”


崔嬷嬷一向尊敬驸马爷,此时心中却憋屈着一股无名怒火——如果驸马得知公主得了那要命的病,可还会待她如此不冷不热?


正待开口,宣明珠摇头止了嬷嬷。


她歪在圈椅里换了个慵懒身姿,抬眼看着这张丰神俊朗的脸,凤目幽幽,忽而笑了。


不愧是他,这么喜庆的日子,还是一派雷打不动的淡薄模样。


宣明珠的寝室中,有一张特意寻来的松梅白鹤小炕屏。这个人,其实很像上面的那只云霄鹤,任凭人间烟火盛,头颅也不会低一低,脊背也不肯折一折。


偏生,让她爱极这些年。


宣明珠柔声问:“宝鸦怎么了?”


梅鹤庭顿了顿,道:“无非是顽皮,一点小事。”


“嗯,当娘的做寿辰,女儿反被关进祠堂,也是一点小事。”


梅鹤庭瞧见她似讥似嘲的表情,薄唇抿成一道清冷的线。


“养性自幼起,论迹不论心。宝鸦拿墨汁泼人,你道不当罚?”


大理寺少卿,总有数不尽的道理可讲。


往常宣明珠很喜欢他一本正经的模样,也爱听那片凉沁沁的嗓音,正因这份儿天然矜贵,他才与旁人皆不同,才配得上“江左第一公子”的称号。


此时默不作声瞧了男人半晌,忽从心底生出一缕倦。


她不想分辨什么,疲惫道:“把宴会散了吧。”


梅鹤庭但觉莫名,不知她又闹什么脾气。


宣明珠自从嫁给他,性情也算温柔顺和,无论理家还是教子,从不逆着他行事使他为难。


是以梅鹤庭一时有些不适,一抹不耐透出眉宇:“殿下,今日登门皆为贵客,是来为你祝寿。酒筵还未过半,作为东道,于情于理都不应失礼于人。”


又一番大道理,将宣明珠已经到嘴边的“我身上不好”,给堵了回去。


那双深黑的眼眸拒人于千里,仿佛无论她此刻说什么,都是在无理取闹搏取他的同情。


她不想如此卑微。


“那就请驸马替我好生招待客人吧。”


宣明珠笑着,蛾眉间的红宝石滴露花钿随之晃动,一刹折射出摄人的明光。“哦,莫忘代我敬成玉一杯酒,她寡居寂寞,一向记挂着你这个好姐夫呢。”


“什么?”此言于梅鹤庭而言无异是腌臜的,他听了,一时未及反应。


待一愣过后,他的脸皮不可置信地涨红。


“胡言乱语,殿下可闹够了没有!” 男人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一屋子仆婢面面相觑,崔嬷嬷的心都快疼碎了,“公主,您为何不告诉……您又是何苦啊?”


一片珠帘撞击声恍如玉碎,宣明珠怔怔盯着他离去的方向,心窝似乎搠进一把锋利的刀子,张口,却无言。


是啊,何苦。


成亲七载,并非没有自疑过,他是否根本不喜欢自己,而是她用权势迫了他。


可像梅鹤庭这样骨鲠的人,若果真不喜欢她,何以还年年写下自制的七夕词赠她?


是那“鹤衔珠影璧”,是那“永结鸾俦好”。


他既有回应,她便也信了,这段姻缘不是自己勉强来的。


直至太医诊出她患上不治之症,昭乐长公主才蓦然想明白。


这七年,原是她一厢情愿。


作者有话要说:今日晏闲,开文大吉!


这次是一个禁欲驸马追妻火葬场的故事,搓手手,日更有保证哟!希望小天使们多多支持。


↘↙


★接档古言《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求收藏~★


#全员火葬场预警#


*


簪缨生来便是太子指腹为婚的准太子妃。


她自小养在宫中,生得貌美又乖巧,与太子青梅竹马地长大,全心全意地依赖他,以为这便是她一生的归宿。


直到在自己的及笄宴上


她发现太子心中一直藏着个娇弱白月光


她信赖的哥哥原来是白月光的嫡兄


她做丞相的伯父和最要好的姐妹,都劝她大度


“毕竟那姑娘的父辈为国捐躯,那姑娘是功臣之后……”


连口口声声视她如女儿的皇上和皇后,也笑话她小气:


“你将来是太子妃,她顶多做个侧妃,怎能不识大体?”


哪怕二人同时陷在火场,帝后顾着太子,太子顾着白月光,兄长顾着亲妹,没有人记得房梁倒塌的屋里,还有一个付簪缨。


死里逃生后她终于明白过来,这些她以为最亲的人,接近自己,为的只不过是郡主母亲留给她的富可敌城的财库。


生性柔顺的她第一次叛逆,是孤身站在朝堂之上,掐着颤抖的手背当众提出退婚。


*


最开始,太子以为她只是闹几天别扭,早晚会回来认错


等来等去,却等到那不可一世的小国舅爷,甘愿低头为小姑娘挽裙拭泥


那一刻太子嫉妒欲狂。


宫殿空出一座,往日的糕点汤水、请安问候通通不再有,帝后开始无所适从。


再然后是兄长、丞相、前朝、后宫……


#全员hzc,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成长型绝美女主,不圣母不纠结不回头,感兴趣的小天使收藏一下叭!